May 23, 2019

高校教師心理學論文


一、高校教師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道德信仰的輕沙化與價值取向的世俗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校社會服務的不斷深化,作為一個社會群體,高校教師的價值追求、利益結構和心理狀態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一些教師表現出對道德信仰的淡漠和價值取向的世俗化。僅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就有多位領導因經濟問題被落案調查。一些高校的教師對政治漠不關心,他們的信仰是錯位的。他們過於看重功過和物質利益的好處,滋生了抄襲、詐騙等多種不良道德現象,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學術打假專業人士統計,國內幾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經傳出有學者"涉嫌”學術造假或腐敗的風聲,被點名或被質疑卷進學術造假或學術腐敗的學者教授不下百人。高校中的一些教師缺乏內在的科學精神支持,熟練地投機,不能遵守基本的學術規范,產生學術腐敗,逐漸淡化成就與責任的意義,學術精神和學術動力每天都在進行。

2.組織認同的弱化和教育精神的片面性

一些大學教師認為工作僅僅是謀生手段,學校組織認同感下降,缺乏對社區的歸屬感,以及責任感和責任感。依靠固定工作和有足夠空閑時間的條件,忙於其他兼職工作或創辦自己的企業,沒有時間備課,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有些教師甚至以"研究”的名義安排學生在自己的公司裏工作,這既占用了學生的免費勞動,又占用了他們的學習時間。高校部分教師存在著教師"倫理與教學、育人”問題,甚至表現出與學生面前教師地位不一致的一些行為和語言,更不用說按照學生的思想特點指導學生,也缺乏師生之間的溝通、信任和理解。

林國榮博士的第一本著作《溯源-追溯真實的自己》於2017年8月正式推出,以他真實的自我,傳承25年的寶貴經驗及結合中西文化的智慧,透過文字激勵更多的人,探索自我,發現潛能,帶領大家活出非凡人生。

3.三。評價體系的規范化與人文關懷的缺失

高校教師的勞動是教師生活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創造性、精神魅力和個人魅力。教師應該欣賞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自豪感和精神愉悅感。然而,目前高校的績效考評制度,存在著考核定位不准、評價指標不科學、教學考核標准不明確、考核結果運用不合理等普遍問題,停留在獎懲性層面,直接與薪酬、聘任、晉升掛鉤,易導致功利化的同時,也無法讓教師把外在激勵轉化為追求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的內在動力。此外,外部行政壓力推動了評價和評估,主要是參照主管部門的文件標准和兄弟院校的實踐,沒有形成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制度和措施。

二、第二,從心理學的"知情意向”角度提出構建高校教師文化的有效對策。

1.曉之以"理”,理想信念引領價值認同

教師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認同,這是教師共享的一種信念,價值和期望。首先,我們應該從認知的角度出發,即思想指導,從積極的理想信念教育到觀念精神的潛移默化。首先,高校教師應該在培養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領導作用。高校應通過強化和豐富政治理論學習、開展和宣傳形勢政策教育等方式加強對教師群體的思想教育引導,引導教師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頭腦,並自覺把核心價值觀和辦學根本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正確分析機遇和挑戰,准確把握實際和形勢,增強組織認同和情感認同,堅定理想信念。二是以校訓為核心,凝聚和內化學校傳統和大學精神,培養和引導教師實踐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學校傳統、大學精神和校園軟硬環境對教師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對教師文化快速成長的同化作用,都具有基本的指導作用。隨著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在專業成長中逐漸融入個人的視野、教師的文化和學校的文化,把學校的傳統和精神轉化為固有的缺省價值。三是推動形成全新的高校教師價值觀體系,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道德觀、學生觀、幸福觀,並認為教師職業是超越個人利益,服務於社會文化建設的職業。讓高校教師具有較強的職業意識、較高的職業認同等心理特征,成為教師文化進一步發展的內在基礎和必要條件。

2.動之以"情”,人文關懷激發自我動力

教師群體是聯系學校主體和學生群體的紐帶,用情感搭建溝通的橋梁。學校還需要用"情感”來激發教師的自我激勵,建設優秀的教師文化。第一,人本化高校教師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教師的自我價值和人格尊嚴,尊重教師的願望、意見和建議,完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幫助教師應對工作壓力、舒緩專業倦怠。二是建立健全聯系和談判制度,及時發現教師特別是特殊群體面臨的困難和需求,幫助解決教師住房,收入和子女入學的實際問題。看似小的工作內容,卻不能忽視人文關懷的細節。三是充分尊重學術自由和思想獨立,尊重學術生活價值,加強對事業發展的引導,為他們搭建展示才華的廣闊平台。雖然薪水會刺激人,但系統可能會束縛人,但情緒會影響人。只有以誠相待,通過優質的服務品質和濃重的人文關懷,才能讓教師動"情”,讓教師對學校產生"精神家園”的歸屬感,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和發展,提高工作積極性、責任感和榮譽感,他們才會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學、科研和實踐服務,把個體願望和目標與學校集體目標的實現有機統一,更好地促進教師文化的和諧發展。

3.篤之以"意”,制度創新促動專業成長

第一,重視並做好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樹立資源開發意識,將教師的自我職業認知和自我價值取向轉化為教師資源開發的動力,幫助教師明確人生和專業發展方向,完善自我,提高專業知識技能和創造性,這有助於緩解職業倦怠,挖掘自身潛能,實現自我。對不同職業階段的教師提供針對性的成長幫助,可采取多種措施,如成立專門發展機構、完善用人和激勵制度、營造終身學習的校園氛圍、加大各種培訓力度等,保證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其創造有利條件,搭建發展平台。第二,創新組織制度,充分發揮導向和激勵功能,開展發展性評估,結合述職敘事等自我評估和訪談對話座談等外部評估等多種形式,從學校和教師發展的角度,發掘教師潛能,促動教師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凝聚力、情感凝聚力和組織凝聚力。如中國美術學院的"文創設計制造業協同創新中心(CDM)”,以全新的組織方式引領人才隊伍培養建設;通過校校協同、校地協同、校企協同的方式,立足提升高校創新能力,建立全新的政、資、產、學、研、用的跨界融合體,完成跨界複合文創制造人才培養計劃。這些組織和制度的改革和創新為高校教師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優秀的教師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廣闊的平台。

4.導之以"行”,師德師風追求和諧共生

一個優秀的教師,既要重言傳,更要重身教,"以言傳道,以行垂范”。行為不僅是人類最明確的表達方式,也是教師影響學生群體的最直接的視覺媒介。教師文化最明顯的表現形式是教師群體行為的規范標准,即教師的道德、風格和外貌。一是建立健全教師道德建設長效機制,完善教師道德評價機制,激勵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嚴格遵守教育紀律和學術規范。二是大力建設優秀師德文化,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鼓勵教師愛崗敬業,讓他們肩負起教書育人、立德育人的光榮職責。

心理學課程備受認可,在教育和發展心理學領域研究卓越,累積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心理學系的專業研究領域包括:教育及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健康及臨床心理學、及社會及文化心理學等。

相關文章:

關於工具理性主義的心理學思考

高層建築環境設計的心理學思考

關於心理學實驗室建設性發展的思考

高師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構想

現代醫學心理學教育研究

Posted by: unico at 07:36 AM | No Comments | Add Comment
Post contains 25 words, total size 20 kb.




What colour is a green orange?




30kb generated in CPU 0.0155, elapsed 0.0566 seconds.
35 queries taking 0.0511 seconds, 79 records returned.
Powered by Minx 1.1.6c-pink.